那么在复习过程中,如何避免半途而废,养成好习惯?
这里给你梳理了一个清单,就从习惯形成的机制开始,从科学的角度,帮你快速养成好习惯。
1. 给你讲解一个误区:大部分人听过“21天就能养成一种习惯”,这话其实并不准确。
《大众科学》杂志曾刊登一篇文章,说实际上不同的人养成习惯的时间从18-254天不等。
所以说21天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,你不用太过关注培养习惯花的时间长短。
例如,不少人有喝茶的习惯,用这四步拆解:人感到很困,这是提示;想打起精神,这是目标;喝下茶,这是回应;感到兴奋,这是奖励。
不断重复这四步,喝咖啡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就形成了,如果你想培养新习惯,可以从这4个步骤入手。
第一步:有明确的、显露的提示
1.&苍产蝉辫;主动承诺。英国研究人员曾做过实验,把248位实验者分为两组测试他们的健身习惯,第一组明确承诺“我将在某天某时间进行运动”,第二组不做承诺,结果第一组高达90%锻炼了一次,而第二组仅有30%。
在计划开始,不妨主动发表一份公开声明书,列出详细的计划书及项目内容。比如“每天饭后做数学千题训练”。
2.&苍产蝉辫;建立独有的环境触发器。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某种情况,你就可以联想到做某个行为。比如“如果我坐地铁回家,那么我在地铁上阅读或者记单词”。
这样你就在具体情况和行动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,新的习惯形成一个闭环。
3.&苍产蝉辫;利用身边的物体,督促你坚持。很多人坚持不了阅读学习,有时候是因为太忙了根本想不起来。
如果把学习书本放在公司或者家中显眼的地方,你就会想起来去看书、刷题,阻力就会变小。
同样,当你想改变坏习惯,可以把相关的事物不要放在你的视线里。
第二步:让目标足够有吸引力
1.&苍产蝉辫;把新习惯与你喜欢的事联系在一起。很多人半途而废,是因为对新习惯有抵触情绪,比如感觉累、无聊,没有足够的动力。
你不妨把新习惯与你喜欢的事捆绑,来减弱你对它的抵触。比如,你想养成收拾办公桌的习惯,同时又喜欢听歌,那么你不妨在收拾的同时,放一部你很喜欢的一首歌,可以减弱你的抵触情绪。
2&苍产蝉辫;加入一个群体。如果你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,没有与其他人产生联系,单纯靠自己的意志力其实很难坚持。
而加入群体不仅能互相勉励,还能给你归属感,在和别人的交流中获得成就感,你学习的欲望就会一直保持下去。,更容易坚持下去。
第叁步:让行动尽可能简单
教你一个小套路:把你想养成的习惯,设定一个两分钟的极简版。
比如,你想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,就设置“每天花两分钟做仰卧起坐”这种小目标。
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多做当然更好,如果不想继续也不用强求。这个方法能帮你轻松开启行动,减少你的拖延症。
行动起来之后,等一段时间你的身体习惯了,可以再升级目标。
第四步:给自己设置奖励,有积极的反馈
最后,记得给自己增加即时奖励。新习惯的养成会有一个“潜能积蓄期”,这时你的努力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回报,但效果却在默默积累,你不妨在这时多创造一些即时奖励,多一些积极的反馈,才能更好地坚持。
比如,你想养成每日英语打卡学习的习惯,那你可以设立一个“奖励账户”,在每次学习完之后向自己某个账户中转200元,每隔两周拿这笔钱用来旅游度假、消费等等。&苍产蝉辫;
——相关推荐——
(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)
留言框: